科学网控制论与中国的渊源(中)

 铁血军事     |      2020-08-25 18:10

毛泽东在19496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自此,学习苏联成为国家的指导方针。建国后确立党领导科学的原则,照搬全套苏联模式的科研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三位一体”的模式,即科学目的的功利主义、科学活动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唯物论。为实现这个目标,19511952年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重点在于针对苏联的态度。不仅如此,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旨在对全体民众进行“思想改造”和“价值重塑”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由上到下,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层层进行教育,层层打通思想的办法”。

 

思想.jpg


前面说到,控制论的今世以1949年为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效法苏联于1949年迅速成立科学院,1955年建成学部,成为中国学术机构的最高单位。1950年《科学通报》创刊,当时它的办刊宗旨是重视国际学术动态,特别是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的成果的介绍。此外,创刊于1951年的《学习译丛》主要选择苏联的党政、哲学、历史期刊上的的主要文章。而有关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国内也把重点放在紧跟苏联上,以译介一些文章为主。1956年创刊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刊之前,罕有科学哲学发表论文的基地,国内学者也没有这方面的文章。这些刊物完全是为了拥抱科学界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热潮。


创刊号.jpg

 

彭永东研究发现,《学习译丛》1953年第12期上刊载的“苏联最近重要期刊目录”最早出现控制论的身影。《哲学问题》在1953年第5期的目录中,有篇标题为“机械论为谁服务?”的文章。这期间,国内关于cybernetics一词译名混乱,如“大脑机械论”、“动物与机器的控制的传报理论”以及控制论等。这是因为,1955年前,苏联把控制论当成伪科学批判,那么1954年俄文版的《简明哲学词典》(第四版)提到控制论是伪科学和现代机械论的新形式。该《词典》于1955年被译成中文,并没有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1955年《学习译丛》和《科学通报》分别发布了“什么是控制论?”和“控制论若干基本特征”二篇译文。其他报章杂志也已不同形式报导了苏联学界的这一动态。

 

那么为什么这二篇文章的译名都被译成“控制论”的问题,根据龚育之的回忆,1955年出版的汉译《简明哲学词典》就是将其译为“大脑机械论”。但该词条对这一理论却持否定态度。当“什么是控制论?”在翻译时,译者景松和胡平专门求助于龚育之。经过商议,确定用“控制论”取代《简明哲学词典》的“大脑机械论”,后又与《科学通报》进行了沟通,一致同意采用“控制论”。自此“控制论”的译名便统一起来。后来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译成汉语时,钱学森认为译成“控制学”更贴切,但“控制论”一词已广为接受,便没再改了。控制论1955年正式从苏联传入我国。在国内统一译名。为该学科日后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名不正则言不顺。从此以后,关于控制论的译介、研究便轰轰烈烈展开了。同年,钱学森归国注定对脱离苏联轨道的独立研究与理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苏联老大哥怎么会对控制论持负面态度呢?如果是这样,1955年在《学习译丛》和《科学通报》以及国内其他报刊对控制论的态度是否要打个问号?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让中国的理论界很困惑。所以还是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1955年之前《控制论》在苏联的遭际。控制论在苏联可谓命运多舛,意识形态对自然科学的渗透及其厉害,那么《控制论》是美国人写的书,自然就被扣上了资产阶级的、唯心论的和伪科学的帽子。在苏联,一旦被和伪科学沾上边,就等于判了死刑。例如,1958年由莫斯科大学研制出三进制计算机Сетунь,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结果项目下马,课题组解散。谁能想到,三进制要比二进制更先进。韩国三星公司不久前就生产出三进制的集成电路。


setun_70.jpg